
上海人的舌尖,近来又有新体验。
近期,鲜牛肉火锅品牌“左庭右院”五角场万达店焕新升级,首推“鲜牛油麻辣锅”与“分部位现烤牛肉串”两款新品。源自潮汕的鲜食牛肉风俗、源自川渝的麻辣火锅味型与源自北方的炭火烧烤烹调,齐聚在上海的一张餐桌上。
2015年,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让“潮汕火锅”走入全国人民视野之际,左庭右院在上海开出首家门店。自此,这家源自潮汕的火锅品牌,便在上海这座大都市扎根,开启了一场探索五湖四海消费者们味蕾的试验。
就这样,天南地北的食材熔于一炉,五湖四海的宾朋围坐一桌。觥筹交错间,交响着独特的美食变奏曲。
“鲜牛油麻辣锅”。
左庭右院也出麻辣锅?嘉多网
支一炉火锅,迎八方来客。日前,左庭右院五角场万达店焕新升级为“全新体验店”。据介绍,全新体验店有三个“新”。
其一在风味拓宽,“鲜牛油麻辣锅”搭配自家屠场熬制的鲜牛油,多种辣度可选择;“分部位现烤牛肉串”首次上新“分部位肉”烧烤系列。其二在体验革新,“长寿乡品质蔬菜自助”提供25.8元/桌的品质蔬菜自选模式,坚守高品质同时提供自由度和性价比。其三在空间进化,布满鲜花与绿植的环境提供了有松弛感的用餐空间,并在门庭布置“花梯”供客人出入。
新店开业之际,品牌还特别邀请了“山花奖”剧团潮汕英歌舞团来沪公演。充满“生命力美学”的歌舞,与餐桌上一口“鲜牛肉”的鲜美体验形成互文。
基于供应链的创新,与适应消费者的口味,是左庭右院餐品迭代的两大要素。
一方面,左庭右院已形成“自家牧场、自家养牛、自家屠场、自家物流”的全产业链闭环。他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拥有36万亩天然牧场,在湖州建成数千平方米的现代化屠宰场,一辆辆自营冷链物流车每日穿梭于屠宰场与各大城市餐厅之间,确保食材新鲜直达。
“锅底使用来自自家屠场熬制的鲜牛油,搭配新鲜空运的香辛料。”左庭右院五角场万达店店长张整齐说,“相比同类产品,味道中少了厚重、多了鲜香。”
另一方面,扎根上海十年来,这家火锅品牌早已突破原有的地域性,用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,满足消费者不断变换的喜好。“麻辣锅之外嘉多网,我们会按季节定期推出胡椒牛肚锅、山珍菌菇锅、春鲜嫩蔬锅等新口味,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惊喜。”张整齐说。
“鲜牛油麻辣锅”。
在上海,美食融合创新
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。美食风味的融合与创新,早已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。
被称为“海派老三样”的炸猪排、罗宋汤、拌色拉,就来自对西餐的“魔改”。近代以来,源自奥地利的维也纳酥炸小牛排(Wiener Schnitzel)被引入上海。成本高昂的牛排被替换为平价的猪排,面包屑外壳被改良得口感更加酥脆,充满想象力的上海人还为它找到了“灵魂伴侣”——来自英伦的辣酱油。
辣酱油的国产化之路也十分有趣。1925年五卅运动后,上海出现了“五卅牌辣酱油”。1933年,梅林辣酱油更在广告中打出“生产救国”的口号。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,一款舶来美味在上海人的努力下反而成为国货的骄傲。
一座城市的味觉体验,往往与城市文化相关。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,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的同时,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饮食与文化。1990年以来,西餐、粤菜等餐饮品牌在上海加速涌现,上海美食博采众长、融合创新的风格渐渐形成。如今,上海依然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,也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。这座城市的味蕾,早已被训练得开放包容。对于上海食客而言,“正宗”固然有吸引力,但“好吃”才是王道。
比如,Osteria生蚝餐厅将传统牛骨髓配面包改为牛骨髓拌饭;COMMUNE幻师将贵州酸汤鱼融入西式汉堡;Chili's奇利斯推出青花椒风味炸鸡……这些融合西餐已经成为点评网站上的明星产品。
邀请潮汕英歌舞团来沪公演。
品牌汇聚的美食高地
炸猪排配辣酱油,潮汕牛肉配麻辣锅,都是源自美食博采众长之后的融合创新。各式外来美食在上海不仅被接受、被热爱,最终还成为上海饮食记忆的一部分。
上海也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美食高地。
有分析称,上海餐饮业态呈现“三高”的特点:高人均、高格调和高增速。比如,上海的日本菜、自助餐、江河湖海鲜、西餐、火锅、烧烤等品类,人均消费金额均为全国最高。这座“最会吃”的城市,自然而然成为各种餐饮品牌和形态的“试炼场”。
1998年,第一家港式餐厅“避风塘”在上海开业,百余款正宗港式小吃,很快受到上海市民追捧。1999年,在上海工作的丹麦小伙开出第一家简餐餐厅“Wagas”,如今已成为风靡全国的轻食品牌。
许多餐饮品牌在上海开设首店,比如Manner咖啡、Lady M蛋糕、小南洋、Teddy House咖啡、珍妮小熊饼干咖啡店、熊本熊、蛋黄哥、春树拉面、塔可钟等。
有人说:一个餐饮品牌若能在上海立足,就意味着它有走向全国的能力。
炸猪排。
配资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